南京大学林树
金融界网站7月10日讯 2009中国金融国际年会7月7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。该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举办,每年举办一次,通过政商学界的高层对话,讨论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金融热点问题。金融界网站全程直播。南京大学林树做了题为“情绪波动、交易行为与市场反应——来自心理学实验的证据”的论文演讲。
林树:各位老师,同学大家早上好!前面一次会议是去年底做的PPT,也是一次国际会议,直接用英文的PPT,但是我讲用中文讲。俞乔老师是我的导师,当时提出做情绪文章,一直拖到08年开始做,完成一稿后来又更改了。
情绪波动或者是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是自从人类有了资本市场,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纵向看历史,一开始是荷兰有一个人在17世纪植物根卖的很贵,后来泡沫了,还有法国和英格兰泡沫。如果现在来横向看资本市场,纳斯达克是因特网泡沫的破灭,英国金融时报也有非常大的起伏,到底谷崩溃泡沫再起来,日本的情况也是这样。包括发展中国家巴西也是起伏非常大,马来西亚欠发达国家,这是我们国家到08年底,这次到6000点冲非常高,把前面拉开来看,前面的波动也是很大的,6000点使前面看上去比较平,实际上起伏也是很大的。
从纵向和横向来看历史,不同的文化,不同科技文明的时代,总是隔一段时间泡沫破裂以后仍然会再起来,似乎很难改变,人类性格当中“坏”的一面,总是改变不。以前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假设人是理性的,把坏的一面排除在外,不应该去研究或者不用研究,是捕捉不到的。现在反思正是这些捕捉不到,本来认为不应该研究的东西,反而是真正应该研究的,制度、文化不管怎么变化,都不是最重要的,恰恰这个是经常与人相伴的,是最本质的。
在别的学科当中已经证明了,一个外界刺激给我们以后,在传统理论当中是理性的,刺激过来时间比较长,传播到大脑皮层这个是意识的东西,可以用意识来控制。但是有的时候如果在瞬间,特别有的时候在特殊情况下,刺激来了直接进入杏仁核,刺激不会到达大脑皮层意识不到,直接去主导我们的行为,心理学咨询有一句话,如果发问停6秒,等信息来了之后到大脑皮层再用意识来控制行为,这个东西以前不关注,是人类根本改变不了,如果人的大脑整个脑结构是健全的,所以情绪是本质的东西,很多时候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学位,甚至参与到决策当中。
这篇文章主要研究投资者个体情绪,已有的文献包括现在的文献也有情绪方面,都是用整体市场情绪,比如说封闭式基金择价,开户数,IPO择价,很多东西代替变量,再看市场价格、交易量指标,事后来看知道指标和市场价格指标哪个因那个果看不到,只能事后来推断。在实验室可以激发情绪,能够直接回答。
研究的问题:在交易过程当中,情绪是否会波动,如果波动的话,哪些情绪会影响交易行为的要价和购价,影响路径方向是什么,波动情绪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个体的情绪波动?最后在交易行为当中发生情绪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财富。
本文主要贡献:是在实验室里面做的,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,在理论上因为以往研究是心理学在情绪和决策行为当中是很大文献,行为主要是用市场宏观层面,中间有一个缺口,我们是填补这块的缺口。
第二个理论和文献提供直接的证据。
学生在心理学文学上面没有问题,但是到经济学会有很大的问题,有人提出质疑学生没有投资经验,在我们来看,学生更加纯净,因为没有投资经营, 而且年龄分布非常小,投资经验这块是空白的,可以更加剔除掉其他因素的影响。模拟交易,先100元现金,2元一股,开始前实验室提取测量一次,作为基点看交易过程当中是否有波动,发布第一次公告,好消息和坏消息公告,让他们报价,这个不是在机房里面做,是上课在黑板上撮合,成交以后让他们自己计算财富,财富是有变动的,可能成交也可能不能成交,再测一次程序。第二次公告再重复,大概有五次公告,好好好坏坏,文章后面有消息是不同公司的信息,最后一次测量。
情绪指标分为三个,第一个是整体情绪,这个图是来自荷兰人一篇心理学的文章,因为是跨文化,用图片来测避免语言上的差异,1是情绪最好的是笑脸,最后面是比较消极的,自己感受很小,最后一个是我很厉害,非常自信。第三个叫唤起,自主神经系统,如果用这个来形容你的状态,有点亢奋或者愤怒的状态,我比较平静。下面用李克特7点量表,7是非常难过,1一点都不难过,包括高兴、遗憾、恐惧、希望等等。